一、课题的提出:
人对客观世界形成一定的认识、态度、行为,实质上是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幼儿正是通过从外界那里获得的种种刺激给予反复的理解与体味,影响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并且制约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产生情感和态度的“再体验”。也就是说,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对幼儿成长与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力,幼儿园环境作为隐性课程,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
皮亚杰曾经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幼儿的情感培养也要从与他们的直接生活经验有关的具体环境出发。节日的环境、氛围、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可让其直接体验、感受、耳濡目染,节日环境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正是节日环境的特殊性使节日教育具备了可接受性,从而能发挥出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环境教育活动中,另一门极富魅力、力量强大的隐性工程——就是幼儿园文化,幼儿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力量强大地熏陶着和教育着健康的人格。《吴地节日文化教育环境的营造》是总课题《吴地节日文化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的关键,我们在渲染节日环境氛围的同时,更致力于打造精致的校园文化,打响校园品牌,将吴地节日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到社会。
二、概念的界定:
环境:包括自然、人为等物质环境,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为内容的非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节日环境营造:即幼儿园环境、班级区角环境的创设,也包括节日活动中愉悦热闹的人际氛围的营造,及幼儿美好品德的熏陶。
三、理论依据:
1.教育部下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
2.埃里克森认为:人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康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围绕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来构建富有吴地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师生的道德情操和创造思维,引领师生在获取感受、体验情感、积淀智慧中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积累丰厚的节日文化底蕴,展现园所的科研特色。
1.打造具有吴地节日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创建吴地“十二节日”文化的社会活动专用室。
2.密切结合节日课程,营造班级课堂节日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对吴地节日课程环境的认识。
3.节日教育活动中,幼儿传统美德的传承,及愉悦、热闹的节日氛围的渲染。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调查等方式,对各地节日文化环境创设等内容进行调查,选择可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环境创设经验加以开发利用。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教师对环境营造的内容及效果反复调整与完善。
3.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节日环境创设的成功经验。
六、研究内容:
1.组织教师多方学习、参观,认真分析各地节日环境创设的经验,汲取环境营造的精髓。
2.选择适宜材料,结合节日要素,加强对幼儿园节日大环境及各班教育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凸显吴地气息,渲染节日氛围。
3.精心打造“虎娃节节高”社会实践馆,展示节日民俗风情,设计节日相关游戏,制作节日民俗小吃,将该馆打造成集观赏游乐、探究体验、生活实践为一体的幼儿最喜爱的场馆。
4.营造宽松愉悦的节日氛围,结合虎娃评选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
5.提高教师对节日环境创设的认识,具有创新意识。
七、实施步骤:
(一)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制定子课题方案,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专业知识的园本培训,为课题的研究作好准备。
2.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6年1月)
(1)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参观调查,关注各地幼儿园传统节日环境创设现状,详细分析吴地节日文化环境营造特点,从中获得有效经验及灵感。
(2)深入挖掘“十二节日”的价值取向,明确“虎娃”道德发展目标,积极为虎娃创设动手体验、展示亮相的机会,营造愉悦、热闹的节日氛围。
(3)结合课程开展,各班布置相关吴地节日环境,教师对环境营造加强记录、反思与调整。
(4)打造“虎娃节节高”的社会实践馆。
(5)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反思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经验,并通过主题展版、教育随笔、经验论文等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相互调整学习,共同讨论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
3.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2月——2016年5月)
(1)对整个子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采用问卷法对部分家长、幼儿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幼儿对节日环境营造的看法和教育效果,并作出评价。
(2)总结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中环境营造的经验,形成经验论文,汇总《节日文化教育活动的环境营造》的资源包。
八、成果形式:
(1)创建吴地“十二节日”文化的社会活动专用室。
(2)与子课题相关的论文、专题报告。
(3)“虎娃”成长档案(评选细则、行动方案、评选活动)。
九、组织管理
子课题组长:沈婷
成 员: 周莉、许晓英、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