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今天午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开心,因为今天有了新玩具,老师教孩子们折了龙爪,简单好看,戴在手上很是神气,小胖不会折,看着同伴们手上戴着五颜六色的龙爪,有些孩子还在手腕上配了护甲,很是羡慕。他走过来向老师求助,希望老师能够帮他做一幅龙爪。老师当时正在给另一个小朋友修整龙爪的细节,没来及顾及小胖。忙碌的过程中发现小胖又开始了他的习惯动作——啃指甲,慢条斯理,津津有味……老师连忙提醒小胖不要啃,但没过一会他又习惯性的把手放到嘴边。老师这时灵机一动,趁这个机会让他的啃指甲的坏习惯改一改。
于是老师把小胖叫到身边,一对一进行了龙爪的指导,终于完成了,老师帮他把龙爪一个个带上,小胖高兴极了,一个中午就在那里和朋友玩起了恐龙的游戏,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捕捉到他啃指甲的画面。
事后老师和他进行了谈话:龙爪厉害吗?恐龙的爪子有什么用?如果恐龙,没有爪子会怎么样?小胖说:恐龙的爪子用来捕捉猎物,没有爪子,就抓不到猎物,就会饿死。我们人类也有“爪子”,就是我们的指甲,虽然不需要用来捕捉猎物,但是能够保护我们的手指。你看你的手指已经秃掉了,血印子都出来,小手都受伤了。小胖看看我,看看手指,有些尴尬的笑了。老师接着说:“手指甲能够保护我们的手,但是它每天接触到各种细菌,你经常啃所以细菌就跑到你嘴巴里、肚子里去,这可不太妙啊……而且你每天啃得手上都是口水,你的龙爪就会湿掉,玩起游戏来就不厉害喽。”这一点小胖好像听进去了,在下午的游戏活动中他啃指甲的次数明显减少。
分析评价:
小胖啃指甲的习惯一直改不过来,他妈妈想了很多方法:手上涂苦瓜、戴手套等等,但是不见效。老师在日常活动中也经常提醒教育,但是收效甚微,长时间的啃指甲已经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些说教、辅助物的提供不能对行为进行调整改变。
支持策略: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孩子在有所需的基础上进行自己行为的克制有一定的效果。在通过“龙爪、恐龙”的话题,让孩子感受到指甲的作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幼儿从主观上对啃指甲这件事件有一定的收敛,当然这只是孩子不良习惯调整的一个小措施,光靠这个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上改正了,后续老师应该继续跟进这件事,让孩子慢慢调整,直到杜绝这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