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的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及时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增添一些生活化的美术创作材料。
例如:在春天的主题中,我们开展了一节美工教学活动《可爱的蜗牛》,在上课之前我们带着小朋友在雨后散步的时候观察蜗牛,孩子们三两结伴有的在树叶上发现了蜗牛,有的在树下发现了蜗牛,有的在潮湿的墙上发现了蜗牛……在观察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观察蜗牛最明显的特征是他有一个大大的蜗牛壳。一位孩子激动地告诉大家,大大泡泡糖的盒子可以用来作蜗牛的贝壳,大家听后都觉得非常适合,于是孩子们纷纷决定明天带糖盒。第二天清晨,每个来园的幼儿都带来了自己的糖盒,颜色不一,看着漂亮。唯独有一位幼儿带了一袋小小的螺蛳壳,小朋友们都围观对该幼儿带的螺蛳壳表示怀疑。该幼儿立即拿出在家中制作的一个小蜗牛给大家看,小小的螺蛳壳里真得活灵活现的一只小蜗牛,于是,在活动开始时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请他介绍他收集的过程,原来他是在吃饭的时候想到的,正巧家里吃饭烧螺蛳,孩子将吃好的螺蛳壳洗干净带来了,在本次的美工活动中,我将该位幼儿所带的螺蛳壳分在每一小组上,让孩子探索发现制作过程的同时,我鼓励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制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
虽然只是一个美工活动准备中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我们每次都在设计一些教师自认为很精致的教学活动,注重美工活动的作品效果,但是我们是否真的考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保护幼儿对生活美术的诠释,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孩子拥有无穷的想象力,站在尊重幼儿的角度,我们应该拓展更多的丰富的来自生活的美术创作材料。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将“美术”与“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