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始了,小黑拿了一罐茶叶递给小客人,小客人摆摆手,小黑继续说:“泡泡茶。”小米在边上将三个碗分配好蔬菜、点心,便将三个碗叠加起来端走,端到厨房间,然后往一个柜子里一放。此时小黑拿着茶杯走到小客人边上,小米便哼着歌也走了过去。
小蓝拿着夹子,在柜子中查看。然后有点紧张地(非常明显的紧张表情)看了老师(观察者)一眼,又看看店外的小客人。此时小黑坐着泡着茶在喝,小客人嘻嘻哈哈说:“啊,老板也吃啊!”小米来回在厨房间和小客人的桌子间走着,看到一名小客人离开后(还有一名小客人坐着),就立刻把桌子上的蒸笼和点心拿走。当小客人全走后,就把桌子上碗、勺子等物品全部收走了。
此时,小黑跑到厨房间,把剩余的一套茶具拿了出来,逐一摆放。另外一张桌子上则是堆满了吃的。小黑自由出入小蓝的厨房,在柜子中寻找自己需要的物品。小蓝拿着夹子在自己的煤气灶两个锅子前走来走去。 《指南》的社会领域中关于4-5岁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提出:“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且“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因此当幼儿在进行点心店游戏时,对于自身的游戏职责也应该分工明确,比如厨师是负责厨房烧菜的,服务员是负责前厅服务工作的。
从这次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首先对于自己的游戏身份是明确的:小黑、小米是服务员;小蓝是厨师。但是不足的地方在于幼儿对于自己的职责义务不明确。首先,小黑作为服务员应该是为小客人服务,那么他在提供服务时应该是先问小客人的要求,在提出相应的服务。而小米在收拾餐具时过于勤劳,而对于另一张桌子却不闻不问。两位服务员在收拾的过程中,也只是把回收的餐具或点心就随意一放。《指南》中提出4-5岁幼儿“能整理自己的物品。”在服务员这个比较需要整理性质的工作中,小黑和小米的表现并不是十分完善。其次是小蓝的厨师表现(由于观察时大部分注意力被小黑和小米占据,小蓝的部分较少。)也不是很完善,在观察过程中并未留意到厨师烹饪菜肴,但是该幼儿有自己职责的意识,拿着烧饭烧菜的工具,只是面对比较混乱的橱柜以及多样的点心和工具无从下手。 游戏结束后,为幼儿讲评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服务员与厨师的工作职责,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指导幼儿学会一些整理物品的方法。《指南》中也提出:“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在练习之后,明确服务员的工作职责,幼儿就能更好的开展游戏。此外教师在协助幼儿创设游戏场景时,也应该给予一些指导,比如对于种类较多的点心物品、厨具、餐具时,教师可以将收纳的方式制作成图片布置在橱柜上,也能便于幼儿游戏时进行整理。
最后在厨师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厨师沟通,来了解幼儿游戏的困惑。《学前儿童游戏》中提出的教师介入游戏的几个时机,其中之一就是在幼儿游戏进行不下去时可以适时介入指导。
总之关于点心店游戏,教师要提高幼儿游戏能力,丰富游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