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告诉老师经常在午睡的时候会撞头(该幼儿睡在下铺),妈妈让他跟老师说换到上铺。老师没有答应这个要求,而是进行了思考:该幼儿个子并不高,怎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呢?于是,教师在幼儿午睡时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浩浩从床上坐起来是直接坐起来,没有低头的动作。
中午休息时间,老师和孩子们在午睡室进行了以下谈话:
教师把瑶瑶和浩浩叫到一边(瑶瑶比浩浩高半个头,也睡在下铺)
教师问瑶瑶:你在午睡的时候头有没有撞到床上过啊?
瑶瑶摇了摇头,浩浩马上就接嘴说,我被撞到过。
老师让孩子们观察瑶瑶和浩浩的身高,问:他俩谁高啊?孩子们都纷纷表示瑶瑶要高很多。
老师继续问:“他俩都谁在下铺,瑶瑶个子高,没有被撞过头,文文个子矮缺一直被撞,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们讨论起来,有孩子说床太矮了,但更多的孩子说是因为浩浩坐起来的时候不小心才会被撞。
教师追问:“浩浩怎样才能不被撞到呢?是给他换个床还是……”
妞妞说:“小心点就行了,上面有床,只要先把头钻出来就行。”
涵涵说:“对啊,动作慢一点”
教师让这两孩子演示在下铺叠被子,坐起来等动作,一边语言提醒浩浩:“看,叠被子的时候要弯腰,尽可能不要在里面抬头,坐起来的时候要先将脑袋探出来……”
随后浩浩进行了演示,弯腰、低头……在老师的提醒下,浩浩很轻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小脑袋没有撞到床。
事后,老师也进行了反思,该幼儿在班级中年龄最大,聪明活泼,反应能力快,但是在行为习惯、自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会比较包容,为孩子的行为解释开脱:吃饭吃得慢,是因为不喜欢吃,家里吃饭很快,如果吃面条馄饨就很快……和小朋友发生纷争的时候也是更多的站位在自己孩子的立场,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想办法为孩子解决,造成孩子遇到困难后不主动解决问题,依赖成人解决,家长在这方面也缺乏指导,一直觉得自己孩子小,不能解决困难。今天这件事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只要孩子做事仔细些,稍微弯腰就能解决,没有换床的必要。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护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