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得
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一得 > 正文
不一样的水果品尝会
时间:2019-09-09 09:19:03来源: 作者:王丽娜点击数:

第一次品尝水果

    星期二上午,班中开展了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各种新鲜的水果一下子把孩子们给吸引了,孩子们一个个垂涎欲滴,有些孩子还夸张地做出咽口水的动作,逗得同伴忍俊不禁。当教师将切好的水果一盘盘放在桌子上,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他们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急着去品尝,或是站起来,或是用手去触碰水果,等到老师说可以开始品尝,孩子们都兴奋起来,站着、趴着去拿水果,好多孩子没一会儿嘴巴里就塞满了,还有孩子嘴里吃着手上拿着,还有几个甚至出现争抢一块西瓜的情况,水果皮散乱在桌上,装水果的盘子里,有的甚至掉到了地上,现场比较混乱。

老师在这期间的提醒没有能够让孩子在行为上有较大的改观。对此,教师随机将幼儿此刻的场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即刻组织幼儿进行了随机的谈话活动。当教师将孩子们的照片在电视机中滚动播放的时候,教室一下子安静了。

师:找找这些照片里有你吗?你在干什么?

幼儿小声说:在吃水果。

师:你是怎么品尝水果的?你在照片中有看到不太好的举动吗?

(幼儿一个个面面相觑)

少数幼儿作回应:拿得太多了;有些水果被浪费了;乱扔果皮……

师:你平时在家也这样吃水果吗?

幼儿们都摇头。

师:那为什么在幼儿园吃水果会混乱呢?不仅有浪费的现象,还把果皮乱扔……

幼儿一个个开始推诿:别的小朋友抢,我就跟着抢了;果皮不是我扔的;我吃不下就扔了……

师:看看照片中的你们,真是太着急了,举止也不文明,那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品尝水果了吗?

孩子们开始缓过神来,一个个发言:

“吃东西要细嚼慢咽。”

“要懂得谦让,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

“不能乱扔果皮,小朋友踩到会摔跤的……”

师:小朋友现在明白了还不晚,这样吧,我们还多一些水果,明天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来品尝,好吗?到时候,可不能再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了哦。

 

第二次品尝水果

  周三下午,当小班的弟弟妹妹来到班级,幼儿能够很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开始品尝水果了,有孩子能够主动给弟弟妹妹喂食,有的孩子给弟弟妹妹剥皮,或是和他们进行交流:好吃吗?这是XX水果、慢点吃,吃完将果皮放到餐盘里……

  (很多孩子能够将之前谈论过程中习得的经验在此次大带小活动中一一呈现。品尝活动中,不少孩子能够积极使用礼貌用语,对小班弟弟妹妹呵护有加。)

这次老师还是悄悄地将这些画面拍了下来。当孩子们再次在电视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后,和上次不同,孩子们都乐呵呵地笑了。

师:这次照片里有你吗?你在干什么?

幼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

“我给小妹妹剥桔子吃了,橘子皮我没有乱扔。”

“小弟弟不喜欢吃火龙果,吐在地上,我帮忙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了。”

“有个小弟弟想吃我手里的西瓜,我就让给他吃了”

“我帮阿姨收果盘,擦桌子了。”

……

师:今天的品尝活动中,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愧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举止文明,懂得分享,还能很好地照顾弟弟妹妹,并且能够为班级服务,做好品尝活动后的整理。老师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骄傲。

 

  活动后反思:很多孩子在个体行为的时候,缺乏自律,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第一次品尝的时候只顾自己的感受,在意自己的获取先后、多少。通过照片的形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目光来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通过讨论,来纠正自己的不当举动,在这种讨论的暗示下,孩子们在这方面的举动会进行适当收敛、完善。在老师告知有大带小的活动,需要孩子们做榜样的这个活动后,孩子们表现的欲望有所激发,所以在第二次品尝活动中表现都是积极、文明的,教师通过这种对比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并能够主动去照顾弟弟妹妹。两次照片的对比分析能够让孩子主观意识上对自我行为习惯的“不足”有深刻印象,尝试去改善,对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予以自我强化,最终在行为习惯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花二村100号  邮编:215008    联系电话:0512-65313023   备案号:苏ICP备12002899号-2  苏州幼儿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