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得
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一得 > 正文
小班幼儿性别意识的观察与发现
时间:2019-04-18 10:43:20来源: 作者:jinchanjua点击数:

片段一(建构游戏,教师邀请女孩子先进入场地游戏):教师说完要求后,大部分的女孩子就很主动进入场地进行游戏。GYX也随着女孩子一起进入游戏,教师叫住GYX,并蹲下问道:“GYX,老师请谁先去玩?”GYX说:“女孩。”教师继续问:“那么你是男孩女孩呢?”GYX继续回答说:“女孩。”教师歪了一下头,皱了皱眉:“?你有小鸡鸡吗?”GYX回答:“没有。”教师继续问:“你是站着尿尿的,还是坐着的呢?”GYX回答:“站着的。”教师说:“对呀,站着尿尿的,不就是有小鸡鸡,是男孩子,懂了吗?”GYX略微点点头。教师继续问道:“GYX,你是女孩男孩?”GYX回答道:“女孩子。”“……”随后教师又看见LJX并没有跟随女孩子们一起进行游戏,于是拉来LJX一起,问:“LJX,你怎么没去玩儿呢?”LJX回答:“老师,你没叫我啊。”教师说:“我邀请了女孩子进行游戏,你是女孩子吗?”LJX回答:“不是啊!”教师继续询问:“那你扎小辫子吗?”LJX眨眨眼睛,回答:“扎呀。”教师继续说:“所以扎小辫子的是女孩子,知道吗?”LJX回答:“哦!”

片段二:(午餐过后休息时间,幼儿自由选择伙伴游戏聊天):CXW与YMC两人正在轻声嬉戏,随后CXW自己将手伸进了YMC的领口,然后在其中抚摸,两个孩子笑得很开心。教师看见后立刻制止,并进行引导。

片段一中的GYX和LJX还没有产生对男女生理结构差异的认识,所以才会有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对话。并且GYX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父母也是比较宠溺,性格上也是内向依赖,会向成人撒娇;而LJX在日常生活中则是颇具“假小子”的行事风格。片段二中的CXW完全不存在道德品质的问题,只是在游戏中并不能理解自己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中将幼儿的性别意识分为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观两个方面。性别概念包括:幼儿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标定;对人的性别终生保持不变的认识;外表改变,生物学意义的性别保持不变等。皮姆(Bem,1989)关于性别概念发展状况的研究表明:3-4岁的幼儿不仅能分辨自己和别人是男还是女,还懂得不少关于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和兴趣,但认识刻板。参照这一实验结果可见GYX和LJX的性别概念不够完善,而CXW则是不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教育策略:

1.向GYX和LJX指出多方面的性别差异。比如教师可以教他们从服装、发型、说话的声音、行为举止、外在的生理表现区分性别差异。对CXW进行性知识的初步启蒙教育,一方面引导其感知性别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让幼儿知道性器官属于隐私,衣服遮住的地方不可以随便摸或让人看。

2.建议GYX和LJX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性别角色榜样,注重GYX和LJX的性格培养。同时建议CXW正确回答幼儿关于“性”和“性别”的问题。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花二村100号  邮编:215008    联系电话:0512-65313023   备案号:苏ICP备12002899号-2  苏州幼儿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