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曾经在一次美术绘画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我按照以往教学的惯例出示一幅范画,范画上是蓝天、白云、荷塘青蛙、还有依次是出现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主人翁。在讲解的时候,我请幼儿先回忆故事的内容,然后请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进行构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什么空间方位画什么,并经常会在教幼儿绘画时说:照着它画,不要乱涂!用七彩的颜色涂满画面等等。
在我巡视指导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已经按照要求画到乌龟、金鱼、白鹅妈妈等等,初步将构图已经完成了。顿时,我发现有个幼儿没有照着范例模仿,画了半节课还在画小蝌蚪,于是我就有点生气。责怪幼儿为什么没认真听讲,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要求幼儿重新按照教师的范画进行绘画。
午餐后,很多小朋友都在一起聊天做游戏,只有A在和好朋友说起美术活动的事情。后来,经过和幼儿的沟通,原来孩子画纸上出现的小蝌蚪有各种不同的表情,在没找到妈妈之前是伤心哭泣的,找妈妈的过程中是皱着眉头担心的,找到妈妈后的表情是笑眯眯的,在前面的小蝌蚪有表情,后面则是一个个黑色的点,表示有很多很多小蝌蚪。听完A的话,我为自己没有理解到孩子的想法而以十分随便的态度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感到羞愧。
创新意识,每个幼儿身上,其实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的,但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静默端坐,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按教师给的框框做游戏等等。这样,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会失去了自我,让幼儿在自由、民主的心理环境下绘画,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幼儿创作的积极性,自我意愿得以实现,其创新意识也会随之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