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玩沙游戏开始,孩子们开始排队拿雨鞋,QQ排在队伍最后第三个,孩子们一个个拿了雨鞋穿上雨鞋,排队拿工具,QQ穿雨鞋用了1分钟,穿好鞋跑到队伍前面,看了一下队伍后,排到了队伍最后面,轮到她选工具,QQ选了一把小铲子后进入了沙池。和叶叶、歆歆一起选了一个沙池中央的位置玩了起来,叶叶拿的桶,歆歆拿的大铲。叶叶和歆歆堆沙子,QQ铲沙子,三分钟后,QQ一人走到了沙池边缘,在那里继续铲沙子,铲了两下后走回叶叶身边,问叶叶,“你把桶给我一下好吗?”叶叶点了点头,于是QQ拿走了叶叶的桶去到刚刚那里铲沙装沙,装了一桶又回到叶叶、歆歆那里,把小铲子放在歆歆边上,从地上拿起了歆歆的大铲子,对歆歆说,你用小的把,这个大的难挖,给我,啊好?歆歆说好吧。QQ拿着大铲子又去铲沙了。又来回装了2桶。老师发指令,游戏结束,孩子们陆续出来,QQ拿着歆歆的大铲子,准备出来,这十看见地上有一个不知道谁落下的沙漏,QQ把它捡了起来,放回工具箱。小金老师让孩子们在走廊换鞋,有的孩子已经换好并把鞋子放回储藏室了,QQ出来得晚,还在穿,这时小金老师指令大家去沙池边得水槽洗手,大家都跑向了水槽,QQ也换好了,听到小金老师的指令,也跑向水槽,雨鞋留在了原地,留在那里的还有歆歆的和凡凡的雨鞋。保育老师喊了一声谁的鞋子没放好,QQ和歆歆一起拿起了雨鞋放回储藏室,文文见还有双雨鞋没人拿,就拿起来放进了储藏室。
分析评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幼儿社会领域目标中提到“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沙土蕴藏着无数游戏的契机,是多种游戏的有机结合。如:玩“运沙”游戏时,幼儿自由结组,有人幼儿装车,有人负责挑运等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地需要相互商量、相互合作、谦让场地、分配玩具。因此说,玩游戏的过程也是与同伴合作的过程,幼儿体会到了合作的必要和分享的乐趣,增强了沟通技巧和交往能力。显然,在今天的游戏中,QQ在合作方面,在同时游戏的几个孩子中是比较凸显的,她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能够很好地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引领。遵守规则方面:她从头到尾没有把沙撒到同伴身上,排队也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取放玩沙工具时,不仅放好了自己的,还把别人拉下的放好了。可以说,QQ在玩沙这个过程中,自身的行为习惯是良好的。但是最后放雨鞋时,突然接到老师“洗手”的指令,没及时放放好雨鞋,给了我一些思考。如果没有接到这个突然的指令,是不是会及时收放雨鞋。
支持策略:在本次的观察中,有一个点没有达到我的观察目的,就是放雨鞋的环节,我想等待一下,等带QQ洗完手,是否会发现自己的雨鞋没有放好,是否会再去归放雨鞋,但是保育老师的一句提醒,使得我不能确定QQ放雨鞋的行为是否是自发还是老师要求。因此,在组织活动时,教师需要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还可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