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A在高架桥边摆弄积木,隔一会,跨过桥,靠近塔,边看边笑,尝试用手小心触碰塔,再次触碰时,塔倒了(第一次倒塌),B走过来,用手中的长条积木敲打A的头盔,抢走A手中的圆柱体积木。
B重新搭建搭,A从积木筐中取出积木,绕到高架桥边,一边摆弄积木,一边观望B,B重新搭好后,将几块积木放好,A在拿起积木的时候,不当心把高架桥撞倒,B马上进行重新搭建,与此同时,A绕到塔边,B转身用手中的长条积木做枪阻止A靠近塔,B调整塔尖后继续搭建高架桥,A靠近搭,用手触碰,搭倒了(第二次倒塌),B随即捡起掉落的积木,A上前帮忙,B用手中的积木敲打A的头盔。
B在重新搭建塔的时候,A 抽掉中间的积木,B大声说:“坏蛋”,将A 手中的积木抢夺回来,A托着腮看着,忍不住又去触碰。塔又倒了(第三次倒塌),B很生气,用积木敲打A的头盔,快哭出来了。
A在一边走来走去,B继续重新搭建塔,C入场,搭好塔的B用手示意不让C 靠近,坐在塔前不离开。
行为分析:
1、 两名幼儿的建构能力都比较弱,表现在高架桥只用了直线平铺的方法,用单一垒高的方法搭建塔。
2、 A的规则意识比较薄弱,在游戏中嬉戏性强,不断尝试去碰触塔,塔倒了之后表现得很开心。
B在游戏中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坚持性,不断克服塔一再被碰倒的困难,多次重新搭建。
3、 B在沟通和合作能力方面比较弱,表现在别人一再碰倒搭之后,只会用敲打和骂A是坏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没有用语言好好与同伴交流,制止同伴的不当行为。
B在塔被推倒后,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塔变牢固,,只是反复重复单一垒高的动作,动作小心谨慎,说明该幼儿也意识倒搭很容易倒下,从幼儿用手呵护,不允许他人靠近的动作均能体现出来。
策略:
1、 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针对游戏中出现的一些不当行为,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用录像照片的行为记录,让幼儿直接参与规则的讨论和制定,引导幼儿互相,避免区域陷入喧哗,破坏的场面, 可提供有序有内容的环境创设,有效引导幼儿一起建立相互尊重的人际互动关系。
2、 加强幼儿的构建能力,小班幼儿的构建技能除了直线平铺,还有曲线平铺,规则平铺等,垒高也有很多,除了单一垒高还可以尝试间隔垒高、组合垒高等,此外还有围合、连接、转向、架空等等,教师可以让孩子多探索积木的搭建方式,提高幼儿的搭建技能。
3、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出现问题能够好好沟通,能够对他人的不当行为用语言制止,或是寻求成人的帮助,不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辱骂现象。教师对于B的情况,要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思考怎样不让塔倒下?(提高构建能力,尝试用组合的方式加强塔的牢固性),怎样阻止他人的破坏(鼓励幼儿用语言制止,告诉同伴不可以这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或是邀请同伴一起完成,A能力弱,B就可以帮着一起完成。)
能够进行有效的游戏评价,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一起制定规则,一起表述该如何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合作,帮助幼儿汲取游戏中的好的方法、经验等,帮助幼儿在掌握规则的基础上更好的去探索游戏,在学中玩,在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