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一
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省级课题 > 课题研究一 > 正文
子课题三方案“吴地节日文化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18-01-04 12:55:04来源: 作者:admin点击数: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这是幼教界公认的定理。而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各种社区资源,将幼儿园、家庭、社区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幼儿教育社会化,使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但在实践中,由于教育观、教育方法的差异而导致沟通中出现诸多问题,仍然是幼教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而吴地节日文化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从传统节日看,大多是以家庭为主的内聚性节日。传统节日活动注重家庭成员间的团聚与交流,是培育家庭意识与强化人伦关系的民俗节日。因此,节日生活既是整个社会的,又是家庭的。这样,节日文化很容易在社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主题,因而幼儿园节日教育活动更容易发挥社区和家庭的参与性。

社会教育资源将自然中的很多物质结合在一起,为幼儿拓展了更加广阔的探究学习空间。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了探索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故提出本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社会教育资源:指本身具有一定特色并可利用的,能为教育目标服务的社会资源,它包括物质资源、人才类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团体合作来深刻挖掘吴地节日中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合理吸收、科学利用其中的一切有利因素为幼儿园、孩子的发展所用。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幼儿园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三、理论依据:

1.教育部下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2.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倡导在教育中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对孩子的束缚,引导孩子走近自然、走近社会,实施学校“小课堂”到紧密联着社会“大课堂”的开放式教育,广泛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社会教育模式。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这项工作(指学前儿童教育——引注)中,我们应该挑选和培养家庭与社区两盒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世界教育规划研究专家也认为,“学校不可能垄断教育”,因为必须把学校同家庭、孩子周围的人们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协调起来”。

4.主题教育理论:社区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地发挥社区各类具有专业特长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参与的主体意识,这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

5.社区建设理论: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是和一定地域相联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包含的内在要素,如归宿感、自我教育和发展等对社区成员的合作提出了要求,同时,发挥社区自身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体现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研究的理论源泉。

6.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必须适合社会与人的发展;课程领域应拓宽,结构应优化,内容须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和孩子同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课程的开发、实施应由结果向过程回归,注重过程的内在价值。

7.创新教育理论:指出要高度重视孩子个性发展,教学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在生活与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学习方式则强调自主性、探究性。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着重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中的社会资源、家长资源等方面进行园本开发和利用,以营造园内外吴地节日特色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由此实现这些社会教育资源和园本课程优化整合,打造本园的教育特色。具体如下:

1.调查和分析吴地教育资源的分布,充分挖掘其地域文化素材,整理和研究出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

2.提高教师开发幼儿活动课程资源,拓展教育渠道的能力。

3.构建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共育模式,提升办园品味,铸造办园品牌。

五、研究方法、对象

(一)研究对象

我园小、中、大班三个年级段全体幼儿、教师、家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联系现实生活,立足课堂为主渠道,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遵循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方式,注重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相结合法,点面结合法,专家咨询法,个案积累与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法等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促进。分析如下:

1.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的存在种类、形成、作用、发展、贡献教育功能等内容进行调查,选择可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因素加以开发利用。

2.体验研究法。师生亲自置身于社会教育资源中去认识触摸感受、操作,亲自体验探究、交往和实践。

3.基地研究法。在园外建立资源基地,使其教育资源与幼儿园教育共享。

4.学科整合研究法。资源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服务的同时,与相关学科进行整合,结合不同学科教学内容选用,做到各科教学资源共享。

5.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搜集整理中外节日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的文献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创新。为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先导性。

6 .理论与实验研究法。包括探讨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基本理论以及研究的步骤、措施、周期、成果等。

7.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社会教育资源改进的成功经验。

六、研究内容:

1.查阅相关吴地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关其内涵、要素等相关文献的研究。

2.明确现有资源的利用现状,挖掘、筛选出可用资源,将其转变为可用的、有价值的素材。

3.整理和研究适合有效利用的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方案。

2.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幼儿园与社区、家长教育资源共享、相互合作的工作方案。

七、实施步骤:

(一)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成立课题组,论证课题,搜集和学习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目标,撰写研究方案。

(2)制定子课题方案,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3)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专业知识的园本培训,为课题的研究作好准备。

2.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6年1月)

(1)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调查,收集大量的有关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详细分析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的分布及特点,从中寻找有价值内容。

(2)落实实践活动基地,与虎丘山风景区、山塘文物研究所、五人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分年段按计划开发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

(3)利用节日契机,组织幼儿走向社区,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到社区内参观、学习与观察。

(4)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请家长、社区人员与园内幼儿一起开展各项节日活动,如:让社区老人、未入园的小孩等感受到吴地节日文化的快乐。

(5)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反思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通过主题展版、教育随笔、经验论文等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相互调整学习,共同讨论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

3.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2月——2016年5月)

(1)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采用问卷法对部分家长、幼儿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参加社会活动后的看法和教育效果,并作出评价。

(2)总结幼儿园与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合作的经验,形成经验论文,汇总《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包。

八、成果形式:

(1)成立节日文化社会实践基地。

(2)与子课题相关的论文、专题报告。

(3)节日文化社会教育资源的资源包。

(4)成立吴地节日社会实践活动室。

(5)校本动漫剧。

(6)园本节日绘本。

九、组织管理

子课题组长:张晓岚

成 员: 孙素英、陈玉琦

1.建立子课题研究制度;

2.保证实验教师的稳定,并聘请省市幼教专家作指导;

3.本课题研究人员均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曾担任的各类教研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

4.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5.改革评价模式,制定实验教师岗位责任制,与年度考评挂钩。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花二村100号  邮编:215008    联系电话:0512-65313023   备案号:苏ICP备11079162号  苏州幼儿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