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得
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一得 > 正文
记一次放学之后
时间:2019-09-29 22:14:06来源: 作者:金婵娟点击数:

片段一:离园时间,XX与教师告别之后,拉着爷爷的手慢慢向幼儿园外面走去。刚刚走到幼儿园门口,XX甩开爷爷的手,自顾自往前跑,此时幼儿园门口接送人员、车辆较多。爷爷紧紧跟在XX后面,并不断叫:“XX!爷爷的车在这边。”XX并未理睬,继续向前小步跑,2秒后,回头看看爷爷笑着回头继续跑。爷爷来到与XX相反的方向,开着电瓶车,就朝XX追去。

片段二:20min的绘画时间过去了,班级中大部分幼儿已经完成了创作。XX坐在座位上撑着头 ,左看看右看看,然后隔着桌子与DD聊起天来。又过了5min,教师告知时间就要到了,并提醒幼儿开始准备放学了,XX赶紧拿起画笔在纸上来回涂鸦式地画了几笔,交差了事。(教师保留了XX的作品,并在放学时段留下了XX的妈妈,进行了约谈。以下是XX与妈妈之间的表现:妈妈走进教室后,非常生气,责骂XX几句,随后又态度柔和地说:“XX,妈妈相信你可以的,来,我们再画一次。”于是XX就拿起画笔还是抱着妈妈随意撒娇、聊天。此时教师结束放班,来到XX一家边上,妈妈就说:“XX,我们画吧!”XX继续随意聊天,XX妈妈生气地帮着握着孩子的手画,XX百般不配合,身体扭曲,脸上笑嘻嘻,XX妈妈生气地打了孩子一巴掌,随后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柔声地和CXS说:“我们一起来,XX,你一定可以的。”“好的,妈妈,我一定行的。”妈妈用手轻柔了一下XX的脸颊。“妈妈,我要画了!”“好的。”“准备,开始”……如此20min之后,XX仍然没有完成一幅线描画的作品。)

生了二胎之后,XX由爷爷奶奶照顾。因此父母每次将XX接到自己身边时,总觉得有所亏欠,特别爱护。而爷爷奶奶则是觉得XX少了爸爸妈妈的照顾,就更加呵护,如此造成XX如此表现。而从XX妈妈这将近20min知道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对于孩子的错误,妈妈前后的态度并不一致,这也是造成XX行为习惯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劳伦斯儿童心理模型中指出:“在儿童习惯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提供给孩子适当的、稳定的、统一的环境以及情绪体验。”同时在面对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就是一味地包办或者看似孩子自己做的代替,这对XX性格的养成也是存在问题。

因此结合这一情况,我们针对XX提出了一下几条教育策略:

1.拍摄XX平时在幼儿园的表现,并邀请XX的父母来园进行沟通:(1)家庭教养的方式、观念需要改变。(2)在家中与XX一起制定“家庭公约”以及奖惩制度,并严格遵守。(3)告知家长,孩子的成长缺不了父母的陪伴。

2.定时与XX父母沟通,聊一聊孩子在家中与幼儿园的表现,家园合作共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花二村100号  邮编:215008    联系电话:0512-65313023   备案号:苏ICP备12002899号-2  苏州幼儿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