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语言活动《清明节》的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古诗。YZT举手:“清明节需要扫墓。”并能将教师之前所讲述的关于“五人墓”的故事大致复述出来。随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复习古诗《清明》,YZT在集体中能比较自信地朗诵古诗,并且口齿清晰,比较熟练。
教师新授儿歌《清明节》,在活动中教师朗诵儿歌,要求幼儿倾听回答问题:“儿歌中讲述了清明节的什么习俗;描述了哪些场景?”教师开始朗诵,幼儿带着问题开始倾听,随后教师提问。YZT几乎每个问题都能举手回答。
之后,教师讲解儿歌中的部分内容,比如青团子、酱汁肉的做法;郊游踏青的一些清明节习俗等。活动最后,教师邀请幼儿表演朗诵儿歌,YZT积极举手,并且表演完整。
活动之后,教师再次询问YZT关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观察YZT活动中的倾听能力。
师:“YZT,你知道清明节要做些什么吗?”
Y:“知道啊,刚刚儿歌里不是有吗?要吃青团子、酱…酱汁肉,还要去踏青……放风筝,老师,我最喜欢放风筝了,我妈妈有次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去放过。”
师:“嗯嗯,真棒!那清明节为什么要去踏青啊?”
Y:“因为春天到了,杨柳青,桃花红……”
分析情况:
YZT在班级中一向属于比较乖巧的孩子,在活动中也能积极回答问题。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5-6岁幼儿语言倾听能力的要求:“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它人讲话。”YZT完全能够达到。同时也能通过学习,了解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指导策略
1.表扬YZT,并鼓励她继续保持。
2.为了研究班级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倾听水平,还应该在集体中再挑选部分幼儿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