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老师宣布解散开始游戏的时候,L直接来到了大班操场那的平衡区,一一爬过了长梯、桌子……,在第二个梯子上摇晃了两下,抓住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后站稳了,继续前进,同班的伙伴欣(女)和宬(男)跟在他身后。三人从最后一个梯子下来后,拿了手环,然后去到网通那里,L从摇晃小桥一端朝另一端走去,欣跟在后面也走了上去,宬跟在欣后面。L从摇晃小桥下来,朝网通入口走去,欣和宬也跑过去,并跑到了L前面,宬第一个钻进了网通,L见状,就回头走向了大型玩具,欣跟着L跑了,宬从网通里退了出来,追上L和欣,L已经就走上了大型玩具的扶梯,欣跟了上去,宬在欣后面,L走到了最高的螺旋滑梯那,准备滑下去,但是突然朝下望了一眼后,又退了回去,欣和宬也跟着退了回去,L从另一端的短滑梯滑了下去,欣和宬紧随其后。L又走上了扶梯,宬也跟了上去,并试图挤到L前面,欣拉住宬,说:“你插队”,于是宬推到了欣后面。L又来到螺旋滑梯那,滑了下去,欣和宬跟在面。离开大型玩具后,L去爬了攀岩墙,欣也去爬了,宬去了抛接区。L和欣拿了手环后又朝网通跑去,硕(男)看见了,也跟了过去,L在中间的吊环上吊了两下后,下来,对硕说“给你玩”,自己在右边的吊环上玩,欣在左边的吊环。L离开网通,朝小班操场跑去,途中看见了泽和逸(巡逻员),L问“泽,你们在干嘛?”泽对L吼道:“在检查呀。”L也吼回去“你轻点讲话”,于是跑了,来到小班操场骑自行车,骑完一圈,下车,让给欣骑,硕也轮到了,L跑向中厅的时候刷了一跤,爬起后一直弯腰揉腿,教师介入:请他到医务室检查,确认没有大碍后,教师离开,L走出医务室,欣迎面走向L,对L说,“手环你拿了吗?”L说“没有”,欣带着L去拿手环,L是不是看向我,在中厅走了一圈,又看向我,我视线离开了他。最后的一首音乐响起(游戏马上结束),L走向平衡梯子游戏,欣拉着他去跳绳区,拉了4遍没成功,欣去跳绳区拿起了绳子,L在平衡梯子处排队,还未轮到,收玩具的音乐响了,游戏结束。
分析评价:个体在社会舞台中的角色是多元的,有时是作出决定的领导者,有时是乐于服从的跟随者。在学前期,幼儿主要通过班级“小社会”对社会角色与规则进行体验。一些幼儿会在同伴的支持或跟随中逐渐凸显领导行为和能力,以不同形式在游戏的发起与推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在建议性和分享性游戏情节中,幼儿担任领导角色的频次与该幼儿的创造力和受欢迎的程度成正比。
领导行为是指引领团体活动的行为,通常指领导者在自身领导过程中面对相关情境、组织、任务等多种影响因素时的所作所为。幼儿领导者在游戏的发起与推进中,引导或带领其他幼儿进行活动、产生游戏主题、提出游戏设想,并对同伴产生影响的行为。
幼儿在游戏中的领导行为往往与进入时间的先后顺序有关,开启游戏或先进人游戏的幼儿往往会比后面加入的幼儿更易产生领导行为。案例中,L首先开启游戏,而游戏进行中,宬企图掌握游戏的主动权,当带头人。但由于L是开启游戏的人,他进入游戏的时间在前,已经与其他游戏伙伴形成良好的互动,也熟悉游戏的进展与规则,所以宬想要主导游戏的愿望并没有成功。
支持策略:事实上,在整个班集体中,L的能力并不强,但今天的游戏中,他却成为了小团体的领导者,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所有儿童都至少在某一个领域有着相对于自己其他方面或相对于他人的智能强项。”幼儿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有些幼儿灵活性较强,拥有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应该深入观察与了解幼儿本身的特质,欣赏与接纳正向的、不同风格的行为,以鼓励的方式加强游戏中领导者与跟随者的互动。关注幼儿的强项并激发其领导潜能幼儿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他们拥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同时也存在相对薄弱的地方。教师、家长应关注幼儿的多个方面,激发适合幼儿的强项。同样,在游戏活动这个“小社会”中,每一位幼儿都有自己感兴趣、擅长的游戏种类与玩法,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游戏的主动权。成人需要做的是: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找到每位幼儿在游戏中的强项,鼓励幼儿在自己的强项中绽放光彩,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在优势游戏中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自我满足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