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在老师提了几个要求之后,孩子们高兴地向着自己喜欢的积木奔过去了。一一和C、L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选了好多积木,搬到中间的场地上,L和一一把新的积木一个一个长的、短的连接起来,搭出了一段高架,突然发现没有积木了,于是L和一一两个人将地上的新的木头积木抢到自己的面前。这次一一没有去和L一起搭高架,一一把拿到的积木随意的放在一边,找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积木斜边放在地上,然后再放上一个长方体积木,人就往这两个积木上一坐,两脚分开就像平时骑木马一样,把两个积木往前移。一会儿撞到了L的高架,一会儿,L搭的“高楼”又被撞塌了。L急的对着一一直嚷:“不要撞我的积木呀。”一一看了一下跑向了C。
C在搭房子,一一也来和他一起搭积木造房子,一会儿一一来报告:“C用积木敲我脑袋。”老师赶紧过去了解这件事情,原来C不愿意一一和一起玩积木,他搭的房子自认为很漂亮,不想被人分享,于是他就赶一一离开,但是一一很倔强,就是不肯离开,还用脚把C搭的房子踢坏了,这令C怒不可遏,抓起积木就揍一一。
收玩具时间到,一一还在搭,L走过去说“收起来了”,并拿走了一一的积木,一一抢了下来,说“不要你管”,又搭了一会儿,看到边上人都收起来了,才拿起来自己的积木,放到架子上,之前其他幼儿已经整理好了,他见自己的放不进去了,就随意地堆在了架子口上。
分析评价:孩子们对积木的兴趣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看到和平时在桌上搭建的小积木不同的大型积木,孩子们总是喜欢先抢着在自己边上放许多,孩子的独占心理比较强。在游戏中,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不会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游戏,从而影响了其他同伴的正常游戏,产生了矛盾。教师适时的介入,及时引导孩子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都很积极。
C有着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喜欢独自探索,不喜欢别人一起参与到自己的游戏中来,对于一一强硬的做法他很排斥,于是就采取了“驱赶”的做法,但是这个方法非但没赶走执着的一一,一一甚至还踢飞了自己苦心造起的房子,于是就用了极端的方法予以还击。
整个活动中,一一从开始到结束,一会儿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会儿又去找那个小朋友玩,都没有搭出东西,还破坏了别人的作品,直到收玩具时,还在玩,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告状。从中看出一一是一个专注力不够,并且还很随性、任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
支持策略:教师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对一一和C给予了批评和引导,引导一一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不能很强硬地参与游戏,可以用温和的口气和C商量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样别人才乐于接受。对于C,老师同样用了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引导,引导C在碰到别人强硬介入游戏时,可以告知老师,由老师出面解决其中的矛盾,而不是拔拳相向,伤害他人。
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巩固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的意识,鼓励幼儿有谦让精神,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还要交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方法,让幼儿明白有问题时可以大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