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时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有人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1、区域的空间设置合理,动静结合。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幼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安静的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劳区等;一类是相对喧闹的区域,如娃娃家、超市、小吃店等。安静的区域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对单独游戏或静心阅读、操作的空间,喧闹的区域可以为幼儿提供激发其产生社会性交往,或发展基本动作的互动游戏空间。在空间布置上隔开两类区域,相对安静的游戏区域靠近安排,喧闹的区域放在走廊或独立游戏室。
而在我们班级并没有绝对区域上的划分,而是设置了大大小小19个区角,如:建构区、阅读区、盒子总动员、娃娃家、拆拆乐、贴墙砖、玩扑克、生活区……合理利用教室、午睡室、走廊,给幼儿创设了相对安静、独立的活动区域。像“拆拆乐”和“好玩的台秤”虽同时创设在窗台边,但是,为了更好的给幼儿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区分出各自的操作材料,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操作台板,不光是给幼儿提示,这是他的活动区域,更是避免了不同区域在游戏时的相互干扰。
2、区域的环境设置舒适、美观,幼儿作品陈列错落有致。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在区域环境的布置方面苦下功夫,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环境布置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1)舒适而美观的环境布置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秩序感,更有利于孩子初期审美能力的培养。
(2)开放的环境布置一方面利于幼儿在随手可得中自由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另一方面是给予幼儿提示,对活动规则的遵守,自我行为的控制等,帮助幼儿有序的进行活动。
(3)错落有致的环境布置是用来展示幼儿的作品,不论幼儿的作品怎样,只有将其展现出来,让大家欣赏到,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作品是那么的被珍惜,也是对孩子作品的尊重。这种做法极大地鼓舞着幼儿更加积极专注地进行区域活动。
3、用宽松、温馨的环境吸引幼儿身心放松地参与,使环境中的每个人包括幼儿和教师都感到自在和愉快。
在区域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我们都会播放不同的音乐。开始时由舒缓、安静的音乐导入,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幼儿在这种安静、愉快的氛围中可以尽情地探索、操作。在结束时,我们会播放欢快的音乐,提示幼儿快快地整理。区域活动在这两段截然不同的音乐中无声无息的进行着,是那么的和谐、温馨。
有意义的环境是能够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益经验的,是充分展示幼儿经验、想法、表达、表现的,是不断与幼儿“对话”的,促进幼儿发展的看不见的教育力量。包含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了解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对每个幼儿都怀有同样的爱心与情感,对所有幼儿都抱有期望和信任,满怀爱心和耐心地期待幼儿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