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
事件1:在组队玩创造性游戏时,梅没有人和他拉手,梅很不高兴,当时就撅起了小嘴巴,叉着腰,用脚跺了两下地,“哼,你们都是坏人,不跟你们玩”,于是就哭了起来,其他幼儿看见了哈哈地笑了起来,这更惹恼了他,他便冲着笑他的小朋友大叫还举起来小拳头,想要打过去:“叫你笑话我,哼!”
事件2:今天在玩接力游戏的时候,豪跑得特别快,在与后边的小朋友交接的时候停不住,一下子撞倒了前面多多小朋友的身上,这下多多不乐意了,就伸手去打豪,教师见状很快将两个人拉开,见两人都安静了下来问明了原因后,我问豪“你觉得这件实事谁的错?”他还有点不服气,“我不是要撞他的,他打我的脸了!”多更委屈说:“他先撞的我。”
事件3:华在建构中,发现自己搭了房子却没有屋顶,很着急,看见旁边的谦有个三角形的屋顶于是就要拿。谦不同意,就这样两人抢了起来。谦向老师告状,华看见老师走了过来,就把积木扔了出去,然后看着自己的房子呜呜的哭了。
分析评价:
1.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会遭遇同伴有意或无意的阻碍,如,在找朋友被拒绝或者受到其他幼儿的批评嘲笑,这样的事件往往让幼儿很生气,引起的是幼儿直接的攻击行为,我们应该让幼儿明白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
2.幼儿在活动中,会发生无意碰撞,不小心影响到了他人,幼儿面对这样的状况,不会解决,导致其处理争执的方式要么打回来,要么告状,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我们不小心影响到别人,会说声“对不起”来解决问题,然而幼儿往往要么不会说“对不起”,要么很不情愿地去说“对不起”。这些都可以造成幼儿间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3.大班孩子已经对如何交往和合作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明白抢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语言表达与动作能力的不协调发展可以导致幼儿产生同伴争执。所以如何让幼儿说出来,通过语言解决争执,很关键。 教师有责任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讲道理使幼儿真正的知道自己的过错。
另外: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好东西想多得,游戏想多玩一会儿如此不肯谦让而引起的争执,究其根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中心,不肯分享;另一方面是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会分享。
支持策略:《纲要》中指出同伴关系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同伴关系将影响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格的发展,间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解决同伴争执,培养幼儿化解冲突的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总与别人发生冲突,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语言表达和动作能力发展的不同步遇事不用语言表达,而急着去插手,由此引起其他幼儿的误会;不肯和不会与其他幼儿分享;缺乏解决挫折问题的策略;不会使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运用一些故事和其他表现好的幼儿的榜样作用来感化幼儿。讲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还安排一些人缘好的幼儿与他做朋友,从他人身上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
二、遇到问题发现错误及时批评及时纠正。合理运用惩罚、鼓励、批评、讲道理等方法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三、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及时提醒。特别是与其他幼儿发生交往的礼貌用语如借东西时用“我能借你的xx用一下吗?”以及用完后的“谢谢”让他养成习惯。
四、提供机会让个别平时在合作方面欠缺的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表现自己,增加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在幼儿园时让他们多当值日生,为他人服务,从其他幼儿的感谢中感受帮助人的快乐。
五、家长方面。将在幼儿园内的一些教育方法告知家长相互配合做到园内园外相一致,并要求家长将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反馈回来,做到家园双方共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