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象:h女孩
年龄段:中班
观察地点:游戏区
观察时长:6分40秒
情景简要描述:
语言区很多幼儿在等着玩《月亮姑娘穿衣裳》,h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看书等着。
观察记录:
语言区很多小朋友都在等着玩《月亮姑娘穿衣裳》,她搬了张小椅子坐在一边,拿本书在看。轮到她玩了,她先拿起玩具,将前面小朋友排好的卡片拿出来,她是按照顺序三张三张的摆放在桌面上,而不是像其他小朋友一张纸拿出来放在一起。然后按照摆放在桌面上的顺序将卡片放入玩具中。看了一会说:“老师,我有几个字不认识。”我说:“没关系,你看着图说好了。”她“哦”了一声,开始讲述故事。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有点冷了,就撕了一块云彩…”她眼睛看着字,边看边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抓抓头发,嗯嗯的说不下去了。我说:“没关系,你用自己的话说。” 于是,她开始继续讲述故事。 “就撕了一块云彩包在身上。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的真漂亮,可惜穿不上去。……”说完,笑着对我说:“老师,我说完咯。”她放下玩具,去吃点心了。
行为分析:
从她按序摆放的方法中看出,这个幼儿规则意识较强,能选择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去搭成自己的任务。
从她看字读出中可以看出,该幼儿对文字比较敏感,已经在辨识文字,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体现。从她讲述的内容来看,思维比较固定,都是围绕认识的文字来展开,创造性思维不能从中得以表现。
依据《指南》中4~5岁幼儿的发展指标。“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该幼儿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
看图讲述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它是中班幼儿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提高中班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准备.
在我们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都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看图讲述,但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范围方面局限较大,有一定的限制,幼儿说的机会较少。区域中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来操作并进行口头表述,提高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
策略:
在提供材料方面,以后这样的故事,我们还将继续投放图片,让幼儿进行操作,当然图片需要进一步修正,不能有文字的出现,以免干扰幼儿的表述。在教师指导方面,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分析画面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一些描述性、判断性、推想性、分析性、想象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挖掘画面的内涵。如:"有什么?"、"是怎么样的?"、 "是什么表情?"等等,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幼儿对画面的感性认识;如:"是什么关系""是什么时间"、"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则需要幼儿对画面进行综合判断;又如:"在说什么?""在想什么?""为什么?""象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幼儿由表及里的讲述。 同时要指出的是,教师的图片出示也要作为教师设计活动的重点。一般看图讲述都是依据图片进行的,它是幼儿说话的根据,一些多幅的图,思维有较大的波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逐幅出示。如:"小兔回家",就要首尾幅出示,通过设问:"小兔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呢?",使幼儿产生悬念,对图片的观察会更仔细,对画面和情节产生更多的想象,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