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得
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一得 > 正文
怎样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转载)
时间:2018-05-14 16:43:19来源: 作者:wanglina点击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道理许多父母都明白,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却没有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可自己每天晚上却在看电视、打牌中消磨时光,孩子怎么可能有心去读书?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悄悄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作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素质的培养,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个缺乏各方面素质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孩子,身教重与言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合格的父母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由单纯凭借感觉或者经验教育孩子变为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父母自身的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父母的知识、智慧、个人经验、社会态度等共同组成家庭的教育能力,因此,做父母的应该自强不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是在事业上并没有取得骄人的成就,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激励。父母自身的心态、情绪、个性品质、承受挫折的勇气等都是心理能力的体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善于和他人相处,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能够乐观对待的人,与父母和善待人、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能够设法解决问题是分不开的。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养。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三花二村100号  邮编:215008    联系电话:0512-65313023   备案号:苏ICP备12002899号-2  苏州幼儿教育  版权所有